(本網訊 范向紅 報道)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我國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是與生態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的,也是走向現代生態文明的重要標志。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以及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論述精神,4月7日,江西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晨曙在仙女湖校區學術報告廳一樓為智能制造與能源工程學院進行了主題為“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的講座,該學院院長史洪松,黨總支書記范向紅,全體輔導員以及20級全體同學參加了本次講座。
張晨曙校長從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報告和我國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的目標及部署入手,從“雙碳”行動迫在眉睫、“雙碳”基礎不斷夯實、“雙碳”發展堅定不移三個方面,闡述“按既定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們的雄心所在、使命所在、責任所在。堅定迎接這場大考,堅決打好這場硬仗,定能播惠于子孫后代、貢獻于人類可持續發展,以生態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的意義所在。
張晨曙校長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一主題,從國際能源發展趨勢之大視角、大背景出發,既準確描述了全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闡述了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和戰略意義,也系統展望了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具體路徑。
講座開始,張晨曙校長首先播放兩段視頻交代時代背景。在氣候變化形式日趨緊迫,全球變暖不斷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大大增加,人類的生存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的情況下,中國積極應對,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維護能源安全,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著大國風范。
“雙碳”基礎不斷夯實主要體現在能源利用的高效革命,能源系統的清潔低碳革命,氫能和儲能等技術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等方面。他鼓勵青年學生在生活中踐行綠色理念,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同時提高對外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張晨曙校長的講座,主題鮮明、內涵豐富,重點突出、深入淺出,為學院學子深入理解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決策部署具有重大意義。
2020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1班王東說,聽了張晨曙教授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的不只是對于碳達峰、綠色能源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了當今社會需要青年具有何種精神。我們只有清醒地認知自我,不斷挖掘自身長處和更多可能性,才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們要學會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協作,也要立足高站位,放眼大格局,在時代背景下樹立個人的人生理想,承擔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社會責任。
2020級工業設計本科1班劉靜說,張晨曙教授從碳達峰、碳中和引出清潔能源之一的核能,分別從核電站的發展趨勢,中國核能的發展歷程和核電站的安全性等問題向我們進行了講解。中國核能的背后都是幾代中國核物理科研人、幾十年嘔心瀝血的不斷努力。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更高漲的斗志,用實際行動詮釋報國之志,用努力進取擦亮青春底色。
2021級智能制造工程師專科1班李暉說:聽了講座,我最大的認識是關于創新。核能新能源屬于當今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其發展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科技創新與革新的發展。從四個核能發展和預測過程中觀其大勢,科技創新是革新的戰爭。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打牢知識功底,積蓄前進能量,堅持理想,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讓青春煥發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編輯:李穎
審核: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