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及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部署,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聯合開展2025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共吸引全國1680所高校的8013支團隊8萬余名師生踴躍參與。經專家嚴格評審,江西工程學院語言與傳播學院“語潤鄉土,普聲同行”實踐隊憑借創新實踐模式與扎實育人成效,從全國萬余支團隊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國家級實踐團隊。
深耕鄉土文化,創新“推普+”實踐模式
“語潤鄉土,普聲同行”實踐隊以“青春‘余’你,推普筑夢”為主題,立足江西新余鄉村實際,創新構建“推普+”四維融合實踐體系:一是“推普+非遺傳承”,深入昌坊村、沙頭村,將普通話教學與夏布繡、剪紙等非遺體驗深度融合,通過方言對照、傳承人訪談實現語言與文化雙傳承;二是“推普+紅色教育”,在羅坊村開展紅色故事誦讀會,以標準普通話再現革命歷史,錄制方言轉普通話紅色故事短視頻賡續紅色基因;三是“推普+書香閱讀”,于龍泉灣社區舉辦“童聲朗朗”詩詞挑戰賽,以經典誦讀、故事分享激發兒童普通話學習興趣,賦能鄉村教育振興;四是“推普+民族融合”,在鵠山村組織彝漢共融燈籠制作活動,以普通話為紐帶共唱《相親相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隊通過多元融合、精準施策,為鄉村振興注入語言文化新動能,彰顯新時代青年使命擔當。
聚焦重點群體,精準服務鄉村振興
實踐隊精準鎖定中小學生、留守老人及兒童等關鍵群體,分層設計教學方案:為學齡兒童開設“趣味拼音課堂”,為老年群體定制“日常溝通用語強化”課程。通過入戶訪談、一對一幫扶、方言對照教學等柔性方式,消除語言障礙,增強鄉村居民文化認同與表達自信。
此次入選是對我校志愿服務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近年來,我校持續深化社會實踐與思政教育融合,曾組織師生赴賀龍指揮部舊址、朱德南昌舊居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活動,累計服務超3000人次。本次實踐隊通過“推普+”模式,預計覆蓋鄉村居民500余人,推動普通話達標率顯著提升,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鄉村語言振興經驗。
學校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實踐育人”長效機制,推動志愿服務與專業教育、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大課堂中厚植家國情懷,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江西實踐注入青春力量。
一審:胡金梅
二審:何 凱
三審: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