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9日,第十三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順利結束,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600多所高校的選手通過線下或線上比賽方式,順利完成了C/C++程序設、Java軟件開發、Python程序設計、Web應用開發等共八大競賽科目的比賽。
今年區塊鏈學院共有29名選手參賽參加了了C/C++程序設計、Java軟件開發項目比賽。經過劇烈競爭,我院學子在大賽中喜獲佳績,共有18名學生獲獎,其中一等獎4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人8人。具體獲獎名單如下:C/C++程序設計B組一等獎徐陽陽、徐宗苡;二等獎艾杰龍、吳卓駿、郭宇軒、周明慧、陳德望;三等獎汪宇杰、張旭、楊誠涵、李鑫建、吳超華、湯旭;Java程序設計B組一等獎陳宏杰、黃佳新;二等獎郭梁;三等獎張桃、黃磊。
本次比賽獲得一等獎的同學可以晉級參加下一輪比賽(國賽)。此次比賽從2021年11月份開始組隊訓練,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訓練,終于迎來好成績。
同學們將繼續努力訓練,備戰國賽。
藍橋杯大賽是全國規模領先的IT類知名科技競賽,至2022年已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多年來,我院一直高度重視該項賽事,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大賽,全力做好各項組織和保障工作。學院安排專業指導老師團隊,每一年的比賽都是從前一年第四季度開始選拔學生、挑選師資、優化課程,制定整套培訓內容。從校賽、省賽到國賽,堅持日常訓練與集中集訓相結合,形成以練促賽、以賽促學的工作機制,讓學生在賽練結合中不斷強化程序設計水平和創新能力。
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壓力,區塊鏈學院堅持疫情防控與承辦賽事兩手抓、兩不誤,克服重重困難,在師資上加碼、在指導上用力、在場地設備上攻堅,實現參賽、辦賽、觀賽的智能化、網絡化。
為確保本次大賽順利開展,學院召開大賽啟動會,對考務安排、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比賽當天,所有學生佩戴口罩,攜帶證件,體溫測量合格后有序進入考場。考試期間,學院領導對考場進行巡視,學院設立巡考團隊,對考試進行全程督考。
本次比賽共歷時3個小時,2022年4月9號上午9點開始,13點結束。對所有參賽者來說是拼編程速度,技巧,也是賽智力和耐力。
本次大賽呈現了競賽內容專業性強,參與學生多等特點,不僅考驗了參賽者們的軟件編程能力和算法設計能力,對學生職業意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促成了我院“學專業,強技能”的氛圍,體現了我院“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發展”的教學理念。
藍橋杯大賽官方報道:
2022年4月9日,第十三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個人賽省賽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600多所高校的13萬余名選手通過線下或線上比賽方式,順利完成了C/C++程序設計、Java軟件開發、Python程序設計、Web應用開發等共八大競賽科目的比賽。
本次符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的高校均通過一校一賽點的方式進行線下比賽,共設置線下賽點近900個,通過線下監考及云監考方式保證比賽有序進行。
同時,本屆藍橋杯大賽開設了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悉尼大學,哥本哈根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多個海外高校賽點,和國內選手同步進行角逐。
本屆共有6.5萬余名選手因疫情影響不具備線下比賽條件改為線上比賽。為保證線上比賽有序進行,大賽組委會啟用七大反作弊手段,通過人臉識別核對考生身份;智能偵測考生考試IP地址;設置網址黑名單、檢測通訊工具;考試全程AI智能檢測錄屏;云監考線上實時監控;雷同卷查重等方式,對比賽過程進行監督控制,確保為每一個選手提供公平、公正的賽事平臺。
所有參賽選手面對疫情的影響,選擇迎難而上,在圖書館、教室、宿舍、在家、甚至在隔離點在線完成了此次賽事,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風采。
藍橋杯大賽七大反作弊手段
本屆大賽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的參賽選手達到了2.5萬人,再次刷新了藍橋杯大賽高水平院校及學生的參賽記錄。各頂尖院校的選手云集藍橋杯競賽平臺,標志著藍橋杯大賽憑借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權威公正的競賽選拔標準、效果突出的人才選拔結果,成為當前我國首屈一指的高校IT類專業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