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背景下,江西工程學院緊跟國家大政,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先行先試”,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區塊鏈學院。
區塊鏈學院現有區塊鏈工程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兩個本科專業。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362人,其中本科生216人。教師17人(含專職輔導員2人),其中副教授6人、高級工程師1人,雙師型教師5人,碩士學位及以上教師10人,企業客座講師5人。
學院重視技術交流與學習,先后受邀參加第七屆互聯網安全大會和國際區塊鏈技術發展大會。
圖靈獎得主、“現代密碼學之父”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
學院院長與圖靈獎得主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
學院硬件設施完善,實驗設備能夠滿足教學需要,擁有一個區塊鏈實驗室、一個智能合約實驗室,一個區塊鏈團隊工作室,一個區塊鏈與信息安全產業研究院。
區塊鏈工程專業(專業代碼:080917T)以Go語言、JAVA EE、智能合約開發、以太坊開發技術、超級賬本開發技術、星云鏈開發技術等為專業核心課程。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專業代碼:120102)以管理信息系統、運籌學、信息管理學、Web開發技術、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J2EE開發技術等為專業核心課程。
學院學科發展方向:區塊鏈軟件開發應用及信息系統構建與部署。
執行“3+0.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即3年完成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校內教學環節,半年時間與企業聯合完成實習實踐教學,半年時間與企業共同完成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學生就業方向:區塊鏈平臺技術開發和應用、智能合約開發、移動APP開發、web軟件開發及軟件測試、區塊鏈系統運營等。
學院重視工程化軟件設計實踐,近年來師生共完成軍用、民用軟件項目120余項。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3個,與企業共同開發軟件項目,企業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和制定工作。
學院重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工程化軟件設計實踐,教師多年來共完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軍用、民用軟件軟件項目120余項。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3個,與企業共同開發軟件項目,企業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和制定工作。學院教師積極開展橫向課題合作,已完成兩項橫向課題,金額達30余萬元。
學院成立以來,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項,其中省級項目2項;全院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19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SCI/EI收錄EI收錄6篇,出版教材5部;申請國家專利15項;軟件著作權10項。
學院重視“以賽促學”。學生獲得“藍橋杯”全國賽二等獎2人次、全國賽三等獎1人次,全國優秀獎3人次,江西省賽一等獎6人次、二等獎10人次,三等獎15人次。第四屆傳智杯全國大學生程序設計賽二等獎2人、優秀獎2人。ACM-ICPC 2021大學生程序設計賽中團隊榮獲Honorable Mentions獎。江西省信息技術知識賽一等獎9人次,三等獎1人次。第二屆“網鼎杯”網絡安全大賽,我院“區塊鏈”代表隊獲得93個積分,進入高校組前20名。
建院以來,始終以育人為根本,不斷為打造信息技術一流品牌專業而努力。通過努力,教學條件得以改善,教學工作得以落實,教學管理得以保障,教學效果得以全面提高,逐步實現“教學條件基本達標,教學管理基本規范,教學質量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