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何凱于永清報道)“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及信息技術大規模融入產業,現代產業技術呈現快速發展、交叉融合的特征,企業人力資源結構逐步發生變化,高端研發人才和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量呈迅速遞增趨勢。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應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發展的辦學模式,為企業提供更加適切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服務。”……
“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目標要求,支持新余數字經濟建設,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加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適應當前國內形勢,緊跟軟件工程、區塊鏈等產業發展趨勢,學校同時結合學校相關專業的定位和發展,組建智慧產業學院,是新時代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學校智慧產業學院院長萬為清向大家介紹道。
建校40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秉承“勤樸敏信”的校訓,立德樹人,造富于民,以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不斷調整和完善大學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上手快、能力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在產業學院新的辦學模式下,學生有機會深入企業,能夠更全面認識行業、企業的工作領域,更加深入了解企業崗位及業務流程,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能夠實地感受企業文化,體悟企業精神,增強職業認同感。畢業時,學生可以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被合作企業直接錄用或推薦到其他單位就業,大大提高就業的針對性和就業質量。在學校與企業的交替培養及職業訓練過程中,學生將拓展視野,提升創新創業的能力和創新創業的信心。
開辦“IT卓越工程師”班,項目化教學,實現高薪就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根據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關于服務融入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促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若干舉措》(贛教辦字〔2022〕9 號)的通知精神,2022年6月,學校發布《關于服務融入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促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若干舉措》,從服務融入數字經濟發展新戰略、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新格局、適應教育數字化轉型新要求、構建教育數字化轉型新機制等方面提出十五大舉措,2022年10月,為加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彰顯學校應用型辦學特色,學校正式成立了智慧產業學院,全方位、深層次、大力度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改革。
截至2023年8月,學校開辦了兩個年級的“IT卓越工程師”班,分前端工程師、后端工程師、測試工程師三個方向培養人才。第一期的“IT卓越工程師”班畢業學生已經實現高薪就業,部分學生已經月薪達到12K,多數學生月薪在7-8K以上。
該工程師班師資力量雄厚。企業安排1名博士,7名工程師,學院派出1名副教授,2名講師聯合參與“IT卓越工程師”班授課。
“工程師班級以項目化驅動教學。教學采用企業承接的‘鮮活’項目作為案例,以客戶實際需求作為導向,將軟件項目與專業理論結合,開發過程貫穿整個教學環節。”
“學生提前體驗職場。從客戶需求到軟件產品交付,學生全程參與,并承擔角色。以客戶驗收項目標準作為學習項目考核標準,學生提前進入職場,體驗各個工作階段。”“IT卓越工程師”教師陳卓向大家介紹。
“學習條件優越。為了給‘IT卓越工程師’班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提供兩棟別墅作為學習場地,空調等設施一應俱全。學生免費參加每年一次的暑期項目特訓。”
學生足不出校,就可創業。2019級軟件工程3班黃佳欣同學:“通過智慧產業學院項目開發訓練,我已經能夠獨立開發軟件項目了,我目前月薪已超過6000元,在校期間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賺回了4年的學費,目前已是有車族了。”
專業建設創特色上臺階
由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撰寫完成、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的《2023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發布了2023中國大學各專業類一流專業排名,最新發布了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區塊鏈工程專業排名,學校區塊鏈工程專業排名全國第二,評為A+級。
2022—2023年中國大學分專業競爭力排行榜前20強(3星以內)已經發布,學校智慧產業學院區塊鏈工程專業排名第四。
中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共設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共分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學科聲譽四個方面,二級指標包括教師數、博碩士學位點數、科研項目數等17個方面,三級指標包括杰出人才數、全國性學生競賽獲獎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等約30個方面。
“以賽促學”碩果累累
高度重視“以賽促學”,學校不斷加強競賽指導。學校學生獲得“2022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之區塊鏈智能合約開發與應用比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2023年第十四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Java軟件開發大學B組一等獎1項優秀獎2項,省賽獲一、二三等獎共13人。2022年第十三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Java軟件開發大學B組二等獎1項優秀獎3項,省賽獲一、二三等獎共18人。江西省教育廳主辦的2022江西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團體三等獎2項。 2021年第十二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國賽學生獲得全國賽三等獎1人,江西省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2人。2021年ACM程序設計大賽,一個團隊獲得優秀獎。2021年第四屆“傳智杯”全國大學生IT技能大賽國賽,學校2名學生獲得全國二等獎,2名學生獲得優秀獎。
教師教學科研能力不斷增強
學校智慧學院成立以來,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2項;全院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論文被SCI/EI收錄EI收錄8篇,SCI二區一篇,出版教材8部;獲得國家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15項。
智慧學院重視項目化軟件設計實踐,教師多年來共完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軍用、民用軟件項目120余項。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3個,與企業共同開發軟件項目,企業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和制定工作。學院教師積極開展橫向課題合作,已完成兩項橫向課題,金額達50余萬元。
學校智慧產業學院院長萬為清表示,校企合作育人的產業學院培養模式能夠將專業建設與產業前景緊密聯結,將各方培養環境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將人才培養規格與職業崗位標準有機對接,將真實工作環境與實際教學環境交互利用,將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為企業培養適應期短、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礎。學校將以超常規思維舉措,通過校企協同推進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打通產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卓越工程師班”將會點亮更多的青年學子出彩人生!
編輯:謝旻旻
審核: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