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協 “挖掘少數民族‘非遺’項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題調研精神,推動非遺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融互鑒,6月26日,新余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非遺交流展示活動”在江西工程學院體育館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市委統戰部、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主辦,江西工程學院與新余市文化館(非遺研究保護中心)承辦,以多元非遺展演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形式,為師生及少數民族群眾搭建起文化傳承的橋梁。
多方聯動搭建文化傳承平臺
活動現場,市委統戰部、市政協領導與江西工程學院師生代表、少數民族群眾代表等百余人齊聚一堂。江西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于永清表示,此次活動以“非遺為媒”,既挖掘少數民族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又通過高校平臺推動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現場介紹,活動旨在通過“非遺+民族文化”的創新模式,讓更多人感知中華文化的多元魅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非遺展演奏響民族文化交響
在精彩紛呈的展演環節中,新余花鼓戲《賣花線》以生動的劇情展現本土民俗風情,新余古典茶藝《唐代煎茶》則通過復原古法茶藝流程,帶觀眾穿越千年茶文化。少數民族非遺項目展演成為亮點:器樂聯奏《彩云之南》《放馬曲》融合彝族、納西族等民族音樂元素,《彝族舞曲》以琵琶旋律勾勒出少數民族的生活圖景;聲樂《彌渡山歌》《只有山歌敬親人》用悠揚山歌傳遞少數民族的情感共鳴,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沉浸式體驗激活文化傳承活力
“太神奇了,夏布繡的針腳竟然這么細膩!”江西工程學院學生胡佳旭在民間繡活體驗區感嘆道。活動現場設置的13個展示互動項目吸引眾多師生駐足:洞村竹編藝人現場演示竹篾編織技藝,分宜藥香制作技藝傳承人講解中藥炮制原理,昌坊剪紙藝人指導學生剪出民族紋樣,民族特色糍粑制作區飄出陣陣米香,射弩、蹴球等傳統體育項目更讓學生體驗到少數民族的運動智慧。工作人員還向觀眾發放非遺法律法規口袋書,強化文化保護意識。
校地協同構建文化育人新生態
“非遺不僅是技藝,更是民族精神的載體?!苯鞴こ虒W院抱石藝術學院院長余旭表示,學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整合新余市非遺資源,融入“三全育人”體系,計劃開設非遺研習課程、成立民族文化社團,推動“非遺在校園”的常態化發展。學校統戰干部黃莉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讓非遺文化走出展館、走進校園,成為連接各民族情感的紐帶,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注入新動能。
此次活動通過非遺與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既展現了新余市非遺保護的豐碩成果,也為青少年搭建了感知多元文化的窗口。當十番古樂與少數民族歌謠在校園交織,當傳統技藝與現代教育理念碰撞,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傳承畫卷正在新余徐徐展開。
一審:何 凱
二審:謝旻旻
三審: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