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原文章截圖)
在互聯網技術迅猛迭代的當下,網絡空間深度嵌入校園的學習與生活場景,一躍成為高校育人的“第一環境”。在此時代背景下,借助媒體融合的強大力量,江西工程學院全力推進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吸引了多方關注。
網絡融合,構建育人新生態。江西工程學院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積極發揮媒體融合在育人工作中的關鍵作用。通過精心策劃系列重大主題宣傳,學校搭建起融合傳播矩陣,不斷拓展網絡育人的載體、形式與空間,讓網絡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眾多具有校園影響力、社會影響力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新媒體作品持續“出圈”,不僅向社會講述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成就,展示了學校在學科質量、科研突破等方面的成果,更給向往大學教育的莘莘學子傳遞了信心,為公眾注入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彰顯出學校在網絡育人方面的前瞻性與創新性。
革新教學理念。在江西工程學院,老師們紛紛化身“學生”,主動學習前沿知識。以教算法的沈良老師為例,他每日下班后堅持在線學習AI知識,假期還前往企業跟崗學習。學校“卷”老師是旨在推動前沿技術快速進入課堂,讓學生也能緊跟沿海先進企業的步伐,了解行業動態與需求。這種獨特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高校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桎梏,讓教師成為連接學校與企業、知識與實踐的橋梁。
校企合作,打造就業創業新通道。為更好地對接企業需求,江西工程學院大膽創新,將企業“搬”進校園,啟動“校企合作、項目驅動”聯動機制。學生在校園內就能上崗實習,部分學生月實習工資過萬,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在“干中學、學中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實現邊讀書邊賺錢,還為未來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江西工程學院已走出數十位身家過億的企業創始人,畢業生在LED、智能芯片等領域創辦了上千家民營企業,返贛投資達300余億元,這一系列斐然的成績,無疑是對學校辦學模式的有力肯定。
江西工程學院的成功實踐表明,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只要立足實體經濟,瞄準市場需求,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育人方式,即便身處四線小城,非一流大學也能在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為其他高校的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與借鑒。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高校探索出契合自身特色的育人之路,共同推動高等教育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閱覽鏈接:https://jx.cri.cn/2025-04-09/20cd7542-1aef-5b30-dc2c-a7d6357db7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