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原文章截圖)
在深圳這片電子行業蓬勃發展的前沿熱土上,全球頂尖人才匯聚。而來自江西新余的江西工程學院,雖為雙非院校,卻向深圳輸送6萬余名畢業生,校友中更誕生了LED巨頭木林森創始人孫清煥、智能制造領域李國平等行業領軍人物。這所600公里
外的高校,究竟如何實現逆襲?
深圳電子產業的崛起為人才提供了廣闊舞臺。1984年鄧小平視察華強北,強調電腦教育從娃娃抓起,點燃了電子業發展之火。上世紀九十年代,珠三角借全球消費電子浪潮,成為電子產品出口重鎮,吸引無數追夢者。江西工程學院正是抓住這一機遇,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學校自1983年從培訓班起步,歷經多次升級,2014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在2025年金平果“中國民辦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55名、江西第4名。其“天工文化”育人體系與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讓“勤樸敏信”校訓落地生根,培養出20萬余名應用型人才,造就數十位億萬資產的企業家。
深圳首屆高校校友聯合春茗會組委會主席歐陽興榮曾說,在深圳高校聯盟中,江西工程學院以“四最”脫穎而出:規模最大、在深創業人數最多、對深圳發展貢獻力最強、與聯盟聯系最密切。校友劉超勝從送貨員起步,于2021年創立深圳市玖方芯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銷售額破億,2024年目標沖刺1.75億元;黃頌平創辦深圳市昭俐測量儀器有限公司,業務拓展至江西;王烺打造的深圳市立人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年產值達70億元。眾多校友的成功,印證了學校人才培養的實力。
這一切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學校創新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項目驅動”機制將企業引入校園,學生在校實習月入過萬,畢業即就業。學校構建的77個校外實踐基地網絡,助力學生積累實戰經驗。同時,校友“抱團”發展,上千家畢業生創辦的民營企業在 LED、智能芯片等領域崛起,返贛投資超300億元,實現“老區育人特區用”到“特區人才老區用”的跨越。
2024年11月16日,江西工程學院大灣區實習實踐教學管理指導中心、AI與智慧產業研究院揭牌,同一天還舉辦了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賽區選拔賽與華為AI算力校友研討會。加上此前入選工信部多項計劃、成立產教聯盟等成果,展現出學校緊跟行業趨勢、深化產教融合的決心。
江西工程學院用實踐證明,非一流大學、非一線城市的院校,只要扎根實體經濟,瞄準市場需求,就能培養出契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其在深圳電子行業書寫的逆襲篇章,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樣本。
閱覽鏈接:http://jxjy.edu.china.com.cn/2025-05/06/content_43102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