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更好地將紅色故事融入課堂,6月18日,我校黨委委員、常務副校長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彭衛東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胡延慶帶領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教師前往萍鄉開展為期三天傳承紅色文化教學實踐活動。
6月19日上午,教師們來到秋收起義廣場,深情瞻仰秋收起義紀念碑,在紀念碑前,鄭洲教授為全體教師上了一堂生動的紅色文化課,系統全面的分析了秋收起義時間、背景及意義。隨后參觀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
當日下午教師們走進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一首打油詩映入眼簾:“少年進炭棚,老來背竹桶。病了趕你走,死了不如狗”。這反映了當時工人們生活的極度疾苦以及壓迫的程度之深。同時這也是安源路礦工人喊出“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口號并能得到積極響應的重要原因之一。1922年9月14日,轟動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也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毛澤東同志先后十次到安源組織發動工人運動,并委派劉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具體實施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與礦主斗智斗勇談判,奪取了大罷工的勝利。罷工的勝利,提高了黨組織在工人群眾中的威信,有力地證明了團結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有著無窮無盡的偉大力量,在全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為黨領導工人運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展館內播放的黃靜源英勇就義的視頻讓全體教師深刻感受到他在面對敵人的不屈的精神與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6月20日教師們先后參觀了上栗人物館和凱豐紀念館。一個個歷史人物通過文字、圖片、講解、音頻和視頻等方式立體化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不論面對什么樣的困境,作為有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中國共產黨人,總能想盡一切辦法予以克服。深陷國民黨牢獄長達七年半的彭康英勇不屈,斗志反而更加堅定。被叛徒出賣曾在香港被捕的凱豐,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但他始終堅貞不屈,毫不動搖,并機智應對。
此次弘揚紅色文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對全體老師而言是一場精神的洗禮。走近歷史人物,發掘紅色故事,這為課堂理論講解提供了十分鮮活的實踐素材。沿著先輩足跡,重溫革命先輩們的光輝事跡,著力實現用紅色基因鑄魂、用紅色歷史強根、紅色傳統固本、紅色故事凝心、紅色精神育人。
編輯:校報記者團 編輯部 肖潔
審核: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