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江西工程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服務體系。
黨建引領,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范式
江西工程學院黨委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重點打造“北斗星”黨建品牌,構建“1234”黨建工作體系,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充分發揮“北斗星?紅智”為核心的“1+N”黨建品牌矩陣,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各環節。
校黨委每月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圍繞專題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月20日,學校與新余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在新余學院圖書館聯合召開,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共促新余高等教育發展,提升兩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教授以《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遵循三位一體新部署 推動高校事業新發展》為題作了精彩的專題輔導報告。
學校黨委積極推動黨建與創新創業業務的深度融合,引導黨員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學校成立專門的競賽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各類學生競賽活動,每年制定詳細的競賽計劃,廣泛調研篩選30余項高含金量的大學生學科技能競賽,涵蓋創新創業、學科知識、實踐技能等多個領域,如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江西省大學生電子專題設計賽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競賽選擇,拓寬學生的發展路徑。如2025年7月,第十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華中賽區決賽圓滿落幕。江西工程學院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的參賽學生憑借扎實的網絡技術專業知識以及出色的創新與協作能力,在比賽中成績斐然,一舉斬獲華中賽區2項一等獎與2項三等獎。其中,榮獲一等獎的團隊將代表江西工程學院出征全國總決賽 。
全鏈條覆蓋,培養創新型人才
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持續推動學科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依托“第二課堂”等平臺載體,為青年學生搭建更多應用第一課堂所學知識的實踐場域,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構建了從通識教育到專業教育、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的全鏈條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學校堅持“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學生成才以素質為本”,開創特色賽事文化教育先河,形成了“以用導學、以用促學,以賽導學、以賽促學”的“雙導雙促”賽事文化育人模式,凝練了以“學校苦抓、教師苦教、學生苦練”三苦精神為內涵的賽事文化,先后培養了20萬余名應用型人才,造就了數十位億萬富翁。在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獲得省級金獎2項、銅獎1項。自參賽以來,十次參加該賽累計獲得全國銅獎8項,江西省金獎6項、銀獎7項、銅獎20項,還榮獲江西省“先進集體獎”1項、“優秀組織獎”3項,獲獎數在同類院校獨占鰲頭。從2015年首屆參賽開始,學校在該賽事上持續發力,不斷取得突破,充分展示了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搭建了廣闊平臺,培養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作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學校秉持“黨建引領、數據驅動、協同共享、提質增效”理念,系統性推進教育教學變革,著力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高校。學校依托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學科優勢及產學研合作資源,在教育數字化領域形成三大創新實踐矩陣。學校自主研發全省高校首款“純血鴻蒙”APP,實現鴻蒙應用開發人才培養的前瞻性布局;上線DeepSeek智能平臺,整合超10萬課時在線資源,月均學習時長突破20小時,構建“教—學—管”全鏈條數字化生態。2024年建成的“江工算力中心”,引入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技術,累計支撐2.6萬人次學習體驗,推動教學模式從“師—生”二元結構向“師—機—生”三元協同升級。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王云興老師團隊將“電工電子技術”“數字電路”等課程轉化為可視化微視頻,通過VR/AR技術打造“沉浸式課堂”,讓抽象理論變為可感場景。
產教融合,打造創業孵化高地
學校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圍繞以工學為主,文、經、管、藝、教多學科協調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特色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等學科前沿,建立立足新余,服務江西,輻射全國,重點面向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定位目標的學科專業體系。
學校堅持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2005年實施了人才培養創新工程,2011年開設了創新人才培養試點班,2015年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凝練了“教學改革—學科競賽—創新實踐—項目轉化”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特色。學校現有省級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實踐基地作為創新創業教育主陣地,開展產學研協同育人。學校聯合珠三角校友會在深圳成立了江西工程學院大灣區實習實踐教學管理指導中心和江西工程學院AI與智慧產業研究院。引進鎮江市龍昊起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校中廠,形成了校——友——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的良好局面,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建設目標,充分依靠師生員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AI賦能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學科競賽、產教融合、學生就業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堅持改革創新、求真務實,不斷提升辦學實力,拓展校企合作版圖,為新時代培育更多創新型產業人才,奮力譜寫江西工程學院產教融合的嶄新篇章。”學校創始人、理事楊名權在江西騰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考察期間說道。江西騰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與學校自2015年開始合作,2016年正式確立合作關系。雙方在師資共培、專業共建(打造了首批產教融合品牌型專業)、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文化共融、產業學院建設以及橫向課題申報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同時,公司為學生提供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就業及創業培訓等多方面服務,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顯著成就,創新創業教育成果斐然
學校將學科競賽作為育人重要抓手,鼓勵學生參與高水平賽事。學校參加首屆江西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高教組總決賽,獲得1金1銀1銅,獲獎數量和質量在江西省內同類高校中均名列前茅。2025年組織學生參加了20余項大學生學科技能競賽,總計獲得全國一等獎6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9項,江西省一等獎45項、二等獎48項、三等獎53項,獲獎總人次300余人次。
學校作為江西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雙促機制構建”項目的先鋒試點單位,在2024至2025學年的賽場上縱橫馳騁,書寫了一段段輝煌篇章。學校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那波瀾壯闊的十次征戰歷程中,累計摘取全國銅獎6項,江西省金獎6項、銀獎7項、銅獎20項,還將省級“先進集體獎”1項以及“優秀組織獎”3項攬入懷中。在國際舞臺的2024年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學校師生憑借著卓越的智慧與頑強的拼搏,成功斬獲國際二等獎2項,讓世界見證了江工學子的風采。江西省大學生電子專題設計競賽里,5位同學以精湛的技藝榮獲全省一等獎,6位同學緊隨其后榮獲二等獎;江西省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的舞臺上,13位同學脫穎而出榮獲全省一等獎,同樣數量的同學榮獲二等獎,11位同學榮獲三等獎;第十二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NCDA)中,更是成功登頂,摘得國家級一等獎1項,江西省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每一項榮譽都是江工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晶,都是“三苦精神”在賽場上的生動詮釋。
正如劉新躍校長在2025屆畢業典禮上所言:“當智能機器人重構工業版圖,當人工智能解碼人類未來,江工人正以‘勤樸敏信’的校訓精神,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書寫新的傳奇。”這所充滿活力的應用型高校,正在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鮮活的“江工方案”。
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達85.03%,其中智能制造專業就業率達91.2%。畢業生中,有“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歐敏、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李國平、中國算法芯片行業十大領軍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孫清煥、全國勞動模范萬亞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標桿李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仆程廣京等杰出校友。七位畢業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校友企業年產值超千億元。據統計,學校培養的20余萬名畢業生中,創辦企業超5000家,帶動就業30余萬人。
未來展望,邁向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高校創新創業支持也在與時俱進。人工智能、元宇宙、區塊鏈……這些前沿技術正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賽道,也為學校創新創業支持提出了新課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將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服務體系,努力成為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領跑者和示范者,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一審:謝旻旻
二審:何 凱
三審: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