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于永清 報道)“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結著中國人民的奮斗和汗水。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
“——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來,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一個飽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黨,才能基業常青;一個鑄就輝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黨,才能無堅不摧。百年櫛風沐雨、淬火成鋼,特別是新時代10年革命性鍛造,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
……
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號召,從傳遍大江南北的那一刻起,江工全體師生的目光就為之牽引,思緒因之沸騰。
擊鼓催征,奮楫揚帆。江西工程學院全體師生一致認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學校堅決打贏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攻堅戰貢獻力量。
看盛會 標注歷史新坐標,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發
“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所作的報告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振奮人心。江西工程學院黨委和全校師生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一是在‘學’字上下功夫,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重大政治任務,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二是在‘責’字上見實效,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做到依法辦學、規范辦學、誠信辦學。三是在‘政’字上樹新人,筑牢育人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當好新時代大學生的引路人。”連日來,學校黨委書記、督導專員胡涌反復研讀報告,領會其中蘊含的政治分量、理論含量、精神能量、實踐力量。
“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順應了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胡涌書記表示,我們相信,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定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江西工程學院將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學細悟、學懂弄通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通過黨委會議、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形式,迅速組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各環節,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站在民族復興和百年變局制高點上,黨的二十大為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戰略。“二十大報告系統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豐富內涵,找到了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就是自我革命,這些都是重要論斷和創新點。”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黃海軍說,從篇章結構看,二十大報告還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全面依法治國、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內容列出專章進行闡述,表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這些方面,表明這些工作對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性,結合學校工作實際,要大力鼓勵和引導科研人員聚焦國家、地方的重大需求和經濟主戰場,圍繞科技前沿熱點、新興領域申報各級科技計劃項目;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校地、校企橫向科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科研項目的建設,提高教師專業學術水平,強化學校內涵建設,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從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到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黨的二十大讓江西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安文俊感受到全新氣象。他說,通過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將定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教師隊伍政治修養;積極引導全體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進課程教學中,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過程中做到專業知識和政治思想同步提升。
時代呼喚著我們,人民期待著我們,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深感自豪和自信,深受鼓舞和鞭策,更深知責任之重大、使命之光榮,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感悟和實踐經歷,號召同學們,無愧今日使命擔當、不負明朝偉大夢想,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會計金融學院2019級財務管理本科一班胡玥這樣說。
向未來 走好“五個必由之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鑒往以知來,循道以致遠。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牢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外語外貿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車婧說,黨的二十大,是我國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明確宣示黨在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走好“必由之路”,不能少了青年的身影。“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青年人寄予了厚望,我們要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馮赟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盡心竭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弘揚天工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讓青年大學生“沉浸式”學悟“紅色根脈”,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幫助青年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才能匯聚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磅礴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讓人民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的現代化,引領新的航程,發揚斗爭精神,創造新的偉業,向偉大復興闊步前進。”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德華感慨地說,今后,我將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團結學校一切力量,不斷進取,在風浪中前行,不斷創新,爭取在自己平凡的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時時刻刻為全校師生服務,做好學校的各項工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而團結奮斗!
跟黨走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強化現代化人才支撐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置于首位。這一重大判斷,是總結黨的百年奮斗史得出的科學結論。
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學校專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黃志良這樣說,作為一名紀檢干部,要在政治監督上更加主動作為,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見效。同時,也要聚焦師生“急難愁盼”,在專項治理上更加主動作為,以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為切口,找準政策執行的難點、責任落實的堵點、權力監管的盲點,持續深入整治漠視侵害師生利益問題,提升師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數據與計算機學院院長巢喜劍這樣說,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黨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積極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同時我們更應把握時代機遇,鍛煉自身技能、努力加強專業知識建設,用專業理論和大數據的力量在信息、網絡、數據等方面為建設“數字中國”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技術中心副主任曾慶燕這樣說,我們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網絡強國,數字強國戰略,對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深刻含意;了解到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為了共筑網絡安全防線,我們今后要在教學和科研中更加努力提高網絡安全攻防力量,要以技術對技術,以技術管技術,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將學習到的技術傳授與學生并服務于社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鮮明、目標明確、鼓舞斗志、催人奮進。數字貿易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郭偉光這樣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我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教育的部署要求落實到自己的教書育人中去,以迎接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為契機,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繼續講好中國故事,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使命為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