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于永清 俞少華 報道)戰“疫”,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考驗著城市居民的堅毅、忍耐、團結與奉獻。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江西工程學院師生積極響應學校領導的號召,主動融入疫情防控大局,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全力以赴,主動作為,在抗疫阻擊戰中擦亮“先鋒模范和戰斗堡壘”本色,在使命擔當中彰顯江工師生力量。
“學校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壓緊壓實防控責任,落實落細防控措施,主動到一線去,挑重擔、攻難關、解難題,以毫不退縮的戰斗姿態和舍我其誰的實干精神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莊嚴承諾。”疫情防控殲滅戰剛一打響,學校領導就對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助力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緊接著,學校黨政領導迅速向黨員師生、團學干部發出了“在配合我市從快從速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積極作用”的“動員令”。在各基層黨組織的精密組織下,黨員師生、團學干部聞令而動,紛紛響應,迅速進入“戰時狀態”。
學校領導胡涌、張晨曙、馮赟、陶小兵、鄒建民等領導迅速深入后勤、保衛、學生食堂、師生公寓一線,直面防控保供問題,從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靜,督導的腳步踏遍了校園的每個角落。“學校防疫物資儲備是否充足”“校園師生人員是否聚集”“核酸采樣是否按上級要求執行”“線上教育是否規范有序”……靜態管理狀態下,學校面臨一系列問題,在學校領導的傾心協調下,一個又一個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督促落實學校封閉式管理、督促落實后勤保障和環境衛生管理、督促師生食品安全管理、督促組織核酸采樣、督促組織志愿服務、督促疏導學生情緒、督導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樁樁件件、事無巨細,都關乎防控成效、都牽涉師生身心健康。結束一天的忙碌后,為了盡量減少風險,他們集中居住在校辦公。
在本應書聲朗朗的天工校區和仙女湖校區,因為疫情防控靜態管理而格外寧靜,線下教學按下了暫停鍵,根據上級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和要求,學校以校黨委書記、督導專員胡涌,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晨曙,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馮赟為代表的100余名黨員師生代表、輔導員、團學干部奮戰在不同的戰“疫”崗位上,揮灑著血與汗,綻放著光和熱。會計金融學院黨總支書記沈曉嬌,柔肩擔使命,小小的身軀硬生生地扛起了全院1528人的防控職責,在做好核酸檢測、飯菜配送、維持秩序、思政教育等學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她還不定時地收集師生思想動態和建議,安撫疏導學生情緒,解決學生的困難訴求,既“守住門”“看住人”更“穩住心”。“我是一名黨員,舍小家顧大家,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立德樹人、愛生如子、奉獻社會、傳播正能量,我要為我所有的學生保護好這個家。”90后的她滿眼透著疲憊,但神情無比堅定,縱使聲帶已經充血嘶啞,她仍然深入學生公寓,去關愛需要關愛的學生。沈曉嬌是學校的基層干部的一個縮影,疫情防控殲滅戰打響以來,她(他)們臨危受命,揮別親人,帶著簡單的被褥、衣物住進了學校。沒有床,會議桌上墊上紙板,勉強能擠下兩三個人;不能很好地洗澡,就用洗臉盆裝點熱水稍微擦拭;每天的睡眠時間不過3至4個小時,甚至吃盒飯的時候都能低頭睡著……9天來,他們解決了一個問題又一個問題,攻下了一個難關又一個難關,當她(他)遇到新一天的挑戰時,她(他)揮汗如雨,以滿腔的熱情又迎頭沖上前。“像沈曉嬌這樣的好干部數不勝數,學校上至校領導,下至輔導員,他們為了學生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他們告別了親人,睡在辦公室地板上或者沙發上,在他們當中,有很多女教師家里有幼小的孩子要照顧,但為了學校這個大家庭,她們放棄在家的孩子,這些事跡實在感人!”學校黨員教師王志雄感慨地說。
凌晨3點,在仙女湖校區,徹夜無眠,燈火通明。10余名后勤人員佩戴著口罩,正整齊麻利地將各類新鮮蔬菜裝箱打包,經過六面消殺,在物品絕對安全衛生的條件下,他們將從南昌、長沙運來的珍貴物資運抵學校天工校區和仙女湖校區食堂。“民以食為天,讓師生在靜態管理中能吃飽吃好,是我作為一名后勤管理人員的責任,我當全力以赴!”校黨委委員、校長助理陶小兵表示。為保障廣大師生餐飲有序,學校后勤處領導輪流值班,師生領餐主動排隊保持一米間距。全校師生自覺自律,保證校園秩序正常有序運轉。據悉,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督促食堂檔口和餐飲店面做好場地消殺和衛生安全管理。保持通風換氣,服務人員工作時間佩戴口罩;監督原材料進貨查驗登記,保證來源可追溯。同時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對帳篷、額溫槍、防護服、口罩、消毒劑、洗手液、噴霧器等防疫物資做好入庫、出庫臺賬,專人管理,及時保障防疫需求。
“封閉管理的校園是安靜的,同時也是干凈的。在教學樓、在宿舍區、在食堂、在校園主干道,保持和往日一樣的干凈,甚至連黃昏靜謐的湖面,也成了一幅風景畫。這里有后勤保潔阿姨們的辛勤汗水,謝謝你們!”學校團學干部楊定海有感而發。
越是在艱難的時候,學工處人員、各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部分輔導員助力疫情防控的身影依然隨處可見。“目前,在校內居家健康監測學生共24人;在新余市集中隔離點隔離學生1人;本學期應到學生數14160人,10月25日在校13636人,未到校524人(其中無疫情:199人,低風險:249人,中高風險:76人)。因疫情原因暫緩返校的學生365人。1發熱學生(普通感冒)。本周嚴格按市教育局規定實行一天一檢(10月24日共檢測13636人,本學期從8月26日開始共計做核酸404,231次)”學工處副處長周衛忠介紹,學生都能積極配合學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嚴格遵守國家、省、市、區及學校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規定,低中高風險地區延期返校的學生都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引導,大家紛紛能理解和配合。
生命至上,戰“疫”有我。清晨的六點,朝暉還未完全照耀大地時,學工處副處長鄧美和核酸采樣醫務人員已在朝霞之前整裝待發,紛紛奔赴學生宿舍采樣點現場。“鄧美副處長太敬業了,特殊期間,連家里的小孩也顧不上,直接住進學校,她每天配合采樣醫生持續工作3-4小時甚至更久,對于開箱、掃碼、錄入信息、封管、封箱,對每一個工作流程,她都能熟記于心。核酸檢測現場學生偶爾出現排隊混亂,鄧處長積極協調解決,她耐心地勸說,細心地講解,化身秩序維持員,不厭其煩的組織現場紀律,指導學生保持安全距離、有序排隊,檢測現場在她的守護下井然有序。他們各司其職,與醫護人員共同并肩作戰,細致入微,認真負責,讓各個核酸采樣點工作順利完成。”學工部部長陳居權說。
靜態管理以來,學生們基本足不出寢,對于青春活潑的大學生來說,有些同學可能需要心理的疏導和溝通,為此學校開通了24小時心理傾訴熱線,傾情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學院安排輔導員通過釘釘、騰訊會議等多種手段召開主題班會,對班級摸排出來的因疫情原因產生焦慮情緒的學生召開談心談話,目前在校生各方面比較穩定,針對心理健康排查出的人員,及時已與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取得聯系,及時開展一對一輔導工作。封寢期間,學生整體比較理性平和、陽光向上。組織收看了關于心理調試的視頻,講解靜態管理期間學生如何識別和應對自己的情緒。”心理咨詢中心熊曉紅老師介紹。
“新余突發疫情以來,學生們積極配合學校樓棟防疫工作,在輔導員和學生志愿者的幫助下,每日有序地進行核酸檢測、外出打飯等疫情防控工作。經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勢趨于好轉,但學生們并沒有松懈。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核酸檢測、線上授課、打包就餐、宿舍衛生等方面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周衛忠副處長告訴大家,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們能自覺打掃宿舍衛生,同時也組織大家開展了多樣的宿舍趣味活動,在課余時間亦通過閱讀書籍、觀看優秀影視作品、拍攝小視頻等途徑豐富日常生活。近日,學校采取分時段、分批次按45分鐘時間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從而有益于學生釋放壓力、提高心理素質。目前,學生整體思想穩定,學校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
在這特殊時期,學校教務處嚴格按照省市區統一部署,在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保持教學進度,妥善做好學校教學工作,多措并舉推進線上教學工作,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學”。據教務處處長康梅蘭介紹,為了確保學校線上教育,教務處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提前謀劃,做好線上教學準備工作。二是精心組織,多措并舉保障線上教學。三是形式多樣,提高學生線上課堂參與率。四是加強巡查,把好線上教學質量關。如10月25日,學校應疫情防控要求,全校班級繼續實行線上教學,據統計線上教學教師人數有278人,共計253門課程,涉及256個班級。面對疫情,學校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學生為本”教學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探索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最優組合,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校園門口是所有出入的唯一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守好校門口的安全防線,就是守好校園疫情防控的防線。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校園安全守護神”。“學校保衛處按照上級疫情防控要求,堅持入校師生員工“掛校徽、戴口罩、掃贛通行程碼、查行程碼、健康碼、核酸檢測結果報告、測體溫正常”(簡稱:一測、一掃、三查看);外來人員除(一測、一掃、三查看),必須查驗其身份證件,來校事由核實,校內聯系人接送,方準入校園;禁止中、高疫情風險地區人員(包括禁止風險地區師生員工)入校園;組織專職巡邏人員、學生維穩分隊,加強校園及周邊24小時巡邏防控密度,禁止校園門前外賣、快餐、快遞、小商、小販等閑雜人員出現。”學校平安辦副主任蔣方生告訴筆者。
“醫者仁心,學校醫務所全體人員進入戰時狀態,24小時輪班制為全校師生守護健康安全,全體醫護人員用自己全身心的愛,為校園健康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學校醫務所所長童玉玲介紹,本周嚴格按市教育局規定實行一天一檢,截至10月26日,仙女湖校區,集中隔離點現在隔離人數0人;仙女湖居家監測人數16人,當天需核酸檢測人數16人;天工校區目前集中隔離點人數1人(家住新余走讀生);天工校區居家監測點人數8人,當天需核酸檢測人數8人,目前為止,學校無陽性病例,無密接者。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在學校工作交流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動瞬間上演。無論是回歸社區每日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教師,還是在凌晨的校門口寫下“惟愿以此一隅微光,將前路的黑暗點亮”詩句的年輕志愿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美江工人,他們的面龐因連續高強度的作戰而顯得勞累疲倦,但他們目光卻始終閃爍著堅毅的光芒。戰“疫”還在繼續,他們的努力仍在繼續,大家始終堅信,全體師生眾志成城,疫情硝煙很快就會散去,勝利的曙光就在不遠的前方!
編輯:校報記者團 編輯部 肖雄滔
審核:于永清